首页 科技 汽车 房产 视觉 视频 亲子 职场 数码 健康

焦点关注

旗下栏目: 焦点关注 消费 乡村振兴 美食 便民服务

河南观星6000年∣大河风物

来源:今豫网言 作者:今豫网言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要: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元旦伊始,四季开启了新的轮回。
  
  诗仙李白曾有诗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那河南古人是如何知道一年有365天的?
  
  这源于我们对浩瀚星空从未停止的仰望与追寻。
  
  古人之所以要看天,进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原因就在于要利用天文观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时间服务。
  
  时间成为了原始农业产生的一个知识基础。
  
  所以古人去天上找,观天来决定时间。“天文”一词的含义,在古代就是天上的图像,文就是纹样的意思。
  
  观星辰
  
  6000年前的郑州大河之畔,勤劳智慧的先民制陶器,记农时。劳作之余,仰望浩瀚苍宇,认真地在陶器上绘出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等丰富多彩的纹饰,后人将他们生活的地方亲切地称为“星空下的村落”。
 
  
绘有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等纹饰的陶器 资料图片
  
  以陶钵为例,有的绘有一圈12个太阳,将彩陶钵的纹路展开,能看到外围有十二个太阳,内圈太阳的外围,是24处连缀成圈的三角形,象征着太阳的光芒。虽然不能由此断定是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但是根据推测,这很可能表明着日、月、年等较为原始的时间观念。
  
星象图案 资料图片
  
  1987年,考古学家在距今6000多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蚌壳龙虎图案。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龙和虎的形象之一。随着深入研究,人们渐渐发现,龙虎图案只是“表象”,其中蕴藏着一幅难以解读的星图。
 
  
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蚌壳龙虎图案 资料图片
  
  中国古代把二十八星宿分为四象,也就是四宫,分别为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北宫玄武,而把北天区域命为中宫,北斗即位于中宫内。蚌壳图案就是一幅由二象和北斗组成的天文图。
  
  先民不仅可以通过北斗群星辨别东南西北方位,还可以根据斗柄指向识别春夏秋冬。先秦典籍《鹖冠子·环流》是这样记载的:“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2020年,考古学家在荥阳青台遗址一处约为4000平方米的类似于一个祭祀广场上,发现了9个由陶罐排列成的一处类似于北斗星形状的遗迹。
 
  
荥阳青台遗址北斗九星造型 资料图片
  
  这个斗柄的指向,基本与夏至的方向吻合,这就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中原先民对“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时”的观测利用就已非常精确。
  
  测日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在夜晚看天文,到了白天,就要看自己的影子,并认识到影子的变化,就预示着时间的变化,进而形成了最早的测影。
  
  在登封观星台景区内,有一座周公测景(影)台,创建者是周公(姬旦),他营建东都洛阳时,为求地中、验四时季节变化,在此地立木表土圭观测日影。
 
  
登封观星台景区内的周公测景(影)台 资料图片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圭表示意图 资料图片
  
  最晚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懂得了使用圭表来确定二至日的方法,即将正午表影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正午表影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古人通过圭表测量正午时日影的长度,先确定冬至和夏至,继而发展确定出二十四节气。
  
  由表影到时间,即由长度概念转化为时间概念,可谓古人定时立法的前提。演变至今,我们所说的365天的一年,实际是指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因此称为太阳年,又称回归年。
  
  如今的周公测景台为唐代遗存。公元721年,玄宗诏修新历;公元723年,太史监南宫说在周公测影旧址重建圭表,换为石质,为全国重要天文测量点。公元725年,僧一行据测量结果,汇算、编制《大衍历》。僧一行,俗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濮阳市南乐县)人,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曾出家于嵩山会善寺。《大衍历》历法系统周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日月五星等的运行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越古今
  
  周公测影台向北十余米,是形如覆斗的观星台,其体型高大,灰砖砌筑,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初年所建的天文观测仪器,也是元代初年国家组织的规模空前的“四海测验”天文大测量活动的见证,当时在北到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至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的27地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中心台。
 
  
观星台南北剖面图及投影示意图 资料图片
  
  “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改进圭表,将表的高度增加到四十尺,即标准表高的五倍,因此也被称为“高表”。登封观星台的直壁和石圭便是郭守敬创造高表制度的实物例证。因为表高增加,表影长度也随之增加,增加了测量精度,不过与此同时也出现另一个问题,太阳投射出的影子反而变得粗而模糊。
  

 
按照《元史·天文志》说明性文字仿制的景符  资料图片
  
  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郭守敬制作了景符。当太阳、高表顶端的横梁、景符正中的小孔处于同一直线时,圭面上就会出现横梁的清晰实像。高表配景符,双管齐下,圭表测影的精确度有了很大提高。
  

 
登封市告成镇“追光者”通过自制景符观测冬至日影 曹书敏/供图
  
  在今天的观星台所在地登封市告成镇,当地有一批熟知测日影、定历法的非遗传承者,“追光者”曹书敏就复原了郭守敬的“景符”,坚持将近十年测出来许多当地日影变化的一手数据。
  
  经过十年的辛勤工作,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终于在公元1281年诞生了。此历法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5天5时49分12秒,其精确度与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格里高利历》相当,但却早了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相比,仅相差26秒。
 
  
2022年冬至,天文爱好者在登封观星台测日影。曹书敏/供图
  
  2010年8月1日,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星台作为二十四节气发祥地,从此拥有了“双遗产”的荣誉。
  
  从历史中走来,不变的是对星空的仰望和对未来孜孜不倦的追寻。在郑州象湖湖畔,新建有一座百米高塔——圭表塔,是河南省内有记录的规模最大的圭表测量设备,与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主体建筑遥相呼应。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与圭表塔 图源:河南省科技馆
  
  这个跨越时空的设计灵感,是对古代天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河南先贤们的致敬,更是对河南新一代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激励。
  
  奔星空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浩瀚太空不断续写中国航天新的高度。据悉,2023年中国航天将保持高强密度发射态势,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还将开展空间站运营阶段发射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将悉数亮相执行相关发射任务。
  
  事实上,从现代中国开启太空探索之初,河南声音就曾响彻环宇之中。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入太空,悠扬悦耳的《东方红》乐曲声,随着卫星周游太空。而这美妙动听的音乐,是由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青铜编钟演奏录制。
 


  
发掘于信阳的青铜编钟奏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乐曲《东方红》 资料图片
  
  “河南造”“豫科技”的身影,一直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成长——
  
  中信重工见证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运载火箭逃逸塔系统及发动机壳体等部件专用高强度金属铸锻件的研发过程;
  
  洛阳轴承研究所一直为祖国航天工程研制特种轴承、轴承组件及动量轮产品;
  
  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舱外对接电连接器安装在“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机构上;
  
  中国电科第二十七研究所研制载人运输飞船交会对接激光雷达;
  
  中国航天科工河南航天六九五厂为载人飞船热控分系统提供的温控阀、自锁阀、自控阀、过滤器等多种温控产品,堪称火箭热控系统“管家”;
  
  河南长垣的卫华集团承担火箭转运吊装的关键环节……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中,陈冬、刘洋是河南籍航天员。图源:新华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从大河村先民仰望星空,指尖在仰韶彩陶上勾勒出星空线条,到今天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刘洋参与见证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筑梦天上宫阙,时间刹那间过去了六千年。
  
  《三体》里有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2023年来了,浩瀚天空中的微弱亮光,令人心生遐想和敬畏,它的神秘,也同样使人趋之若鹜。或许正是这一代代满怀对天空、对宇宙的好奇的人,才得以让我们与它的距离越来越近。
  
  来源:今豫网言

责任编辑:今豫网言

最火资讯

首页 | 科技 | 汽车 | 房产 | 视觉 | 视频 | 亲子 | 职场 | 数码 | 健康

版权所有:汴京网 联系电话:13213159076
技术支持:开封企业网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