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组织“省培计划”骨干教师提升培训班的学员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中州乐器厂进行研学活动。晨光微曦,朝阳初上,在学院培训工作组的带领下,全体省培教师学员们踏上了研学之路。
途中,工作组向学员们介绍了兰考的发展历程,讲述了焦裕禄同志生平的英雄事迹,以及兰考乐器制作行业的发展历程,让学员对本次研学之旅有了初步了解。
在焦裕禄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焦裕禄同志90余件遗物与300余幅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展品,一幅幅感人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将学员们带回到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这里“战天”、“斗地”、“除三害”的现场。
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兰考带领人民种泡桐,除三害,虽然他仅在那里工作了475天,但是却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泡桐”是焦裕禄为了治理黄河水涝、风沙、盐碱等地质灾害,提倡在全县种植的树木。因此,“泡桐”也被称作“焦桐”。“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临终前留下的这句话让人泪目。如今的兰考,已被焦桐和花海包围,人们始终带着怀念,追寻着焦裕禄的足迹。巍巍青山唱不尽英雄赞歌,滚滚长河淘不完英雄故事。焦裕禄书记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
紧接着,学员们来到了坐落于“泡桐之乡”的兰考中州乐器厂。这里生产古筝、琵琶、扬琴、柳琴、阮、二胡等十多种民族乐器。讲解员讲到,民族乐器的音板多为桐木制作,在兰考独特的地理环境中生长的泡桐木质疏松度适中,不易变形,透气性能好,是“会呼吸的木材”。用它制成乐器音板纹路清晰美观,共鸣度高。并向学员们描述了乐器的制作过程,大家仔细聆听,深受感染。随后,厂长向大家介绍了乐器厂的发展历程,使学员们对民族乐器的制作以及泡桐木的作用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
经历了本次兰考研学活动,学员们看到可兰考县人民通过艰苦奋斗,甩掉“穷帽子”,穿上“新衣裳”;看到了在兰考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增长,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感慨万千,收获颇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希望学员们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审核:金慧
排版:孙杨
文案:姬孟琪 张玉洁
摄影:马程瀚 李政鑫 高铖
责编:王泽佳 张明轩 蒋博韬
来源: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